12月17日和12月24日,右岸书院101,葛乔和马杰两位老师在传播文化与社会研讨课的期末阶段, 为考察和评判学生学习成果与知识转换的效率,进行了课堂答辩活动。
传播文化与社会的课堂答辩分为三个主要环节,分别是回顾学期知识要点、确认辩题范围并安排答辩顺序;答辩与参与式讨论;总结、互评与评估答辩表现。其中,辩题的范围涵盖本学期重点内容,包括各章节知识要点,重点案例分析与讨论,聚焦热点焦点与现象级话题等。例如,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包容的思考;男性、女性社会角色、传播形象与符号的思考;亚文化群体与文化评判的讨论;传播媒介与环境带来的热火现象等。话题涵盖最新热点与焦点,例如减肥、网红、弱势群体、网络暴力、信息量的多少等等。
同学们在参与答辩与互动的过程中,表现出非常高的参与热情与思辨意识,对于热点焦点话题的理解视角独特并深刻。大部分同学可以做到自行通过阅读、思考辩题后结合整学期的知识要点,融会贯通,组合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意义。例如,提到最近讨论度比较高的网络流行语和社会现象(话题:丁真、流量等),同学们可以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红与流量,结合课程内容刻板印象、文化偏见、弱势群体、社会控制等关键知识要点,给出客观、理性的思考与讨论。
思辨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,一直是远景学院通识博雅教育培养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,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更加离不开博识、通才的训练。传播文化与社会跨学科研讨课,通过建立一个多维思考的学科交叉空间,邀请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分享不同学科背景的思考和思维方式,经过观点的碰撞与辩论,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知、识别能力。